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的太饱了!-《埋葬大清》
第(2/3)页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前口口声声要让刘鹤鸣调兵进城剿杀那些生员的曾诚才会陷入纠结。
迟疑一番后,曾诚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要不然的话,还是直接处理那些豪商巨贾和乡贤士绅吧,再给这些生员们一个机会?毕竟都是些读过书的,其中也不乏能够进入皇家学院的苗子……”
然而当曾诚的话音落下后,朱皇帝却微微摇了摇头,叹道:“朕何尝不想给他们一个机会?朕也确实能给他们机会,可是,如果让他们成功了,谁又给那些百姓们机会?”
曾诚顿时语塞。
正如朱皇帝所言,如果他们成功了,谁又给那些百姓们机会?
别忘了,他们的出发点可不是为了百姓好,而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为了能够保持他们的超然地位,为了能更加方便他们欺压百姓!
朱皇帝又接着说道:“如果今天闹腾起来的是不识字的文盲,朕倒也不会太过在意,因为一个文盲所能造成的最大破坏无非就是匹夫一怒然后血溅五步,可是他们是生员,他们都是读过书的,如果他们的心歪了,他们能够造成的破坏将百倍、万倍于同等数量的文盲,他们甚至能够让大明再一次陷入动乱。”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曾诚也忍不住有些头疼,心里更是有些埋怨朱皇帝。
大明没有文盲,因为从朱皇帝占据了孟良崮之后就一直在推广扫盲,其后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除去那些因为年龄太大而学不进去的,以及某些实在不开窃的榆木疙瘩以外,剩下的大明百姓都能识得三五百个字!
而更操蛋的是朱皇帝把早期火绳枪、燧发枪、手榴弹等等火器的制造方法都写在了书里,这些书又印了不知道多少份,随便哪个县城的图书馆里都能看到!
也就是说,随便哪个大明百姓只要愿意潜下心来琢磨火器的制造,几乎都能凭借各地图书馆里的知识手搓燧发枪、弹药和手榴弹。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那些读书更多、见识更广的生员呢?
他们完全有能力让大明因为火器泛滥而动荡!
当然,这个问题倒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大明军队现在装备的火器并不是单纯的依靠手搓就能搓出来的,即便他们手搓出燧发枪之类的玩意,大明军队也足以解决他们。
真正要命的是这些生员脑子里的知识,或者说真正要命的是那些没有跑来闹腾的生员——如果这些生员被革除功名后引得其他生员不满,甚至有人因此而跑到海外去投靠其他国家……
说白了就是光解决现在闹腾起来的这些生员就等于治标不治本,但是真正的本却又无迹可寻!
朱皇帝当然也知道问题出在了自个儿的身上,但是朱皇帝却没打算改。
这事儿其实换个角度就很好理解。
天下的根基是什么?
答:天下的根基是百姓。
以现在的大明而言,百姓当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农民和工人,士子、乡贤士绅、豪商巨贾们的数量反而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未必有。
然而恰恰就是这极少数的士子、乡贤士绅和豪商巨贾们,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生产资料乃至于权力都是农民、工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朱皇帝之所以就制造燧发枪、弹药乃至于手榴弹的方法都写在书里,随便哪个县城的图书馆都能看到,就是为了给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工人们加上最后一道保障,是让他们有能够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拥有最后一丝对抗士子、乡贤士绅和豪商巨贾们的底气和能力!
也唯有农民和工人都能够稳定下来,才能保证朱皇帝或者整个大明的基本盘不至于因为士子、乡贤士绅和豪商巨贾们胡作非为而崩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