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孙明刚带着突击部队回到城内,还没来得及清洗身上的血污,侦查兵阿力就骑着一匹浑身是汗的战马,冲破城门的警戒线,直奔指挥部而来。马背上的步枪随着颠簸不断撞击着鞍具,阿力的脸上满是尘土与焦灼,连声音都带着撕裂般的沙哑:“旅……旅长!孙班长!鬼子……鬼子又增兵了!这次是‘横山支队’,足足六千多人,带着十二辆坦克、十六门山炮,还有一个工兵中队,现在已经到了三十里外的黑风口,预计明天正午就会兵临城下!” 孟烦了正对着地图上断岩谷的位置标注战果,闻言猛地抬起头,手中的铅笔“咔嚓”一声折断在指间。他快步走到指挥部中央的沙盘前,手指重重按在黄沙城外围的黑风口与断岩谷之间:“横山支队是日军的甲级作战单位,比宫本旅团装备更精良,还有工兵中队,专门负责破障,这是要跟咱们死磕到底!”他的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孙明、周强、王小虎等人,语气凝重如铁,“断岩谷虽然守住了,但咱们的伤亡不小,现在能动用的兵力不足两千五,武器弹药也消耗了大半,硬拼肯定不行!” 孙明的手臂还缠着渗血的绷带,断岩谷一战中被鬼子刺刀划开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他盯着沙盘上黄沙城的防御布局,眉头拧成一团:“鬼子有坦克和山炮,咱们的反坦克壕和滚石阵在重炮面前怕是撑不住。而且工兵中队能快速清理障碍,断岩谷的防御优势会被削弱。”他顿了顿,指向沙盘西侧一片标注着“沙窝林”的区域,“这里是黑风口到黄沙城的必经之路,林子里全是半人高的沙棘丛和沙丘,坦克和重炮在里面机动困难,正好可以设伏!” 周强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带二营去沙窝林挖反坦克陷阱,再埋上连环雷,就算炸不毁坦克,也能把它们困住!”他的二营在断岩谷一战中负责挖掘反坦克壕,积累了丰富的破甲经验,说起挖陷阱,眼神里满是坚定。 王小虎也立刻请战:“我带三营守西城城墙!西城是平原地形,最容易被坦克突破,我让兄弟们在城墙外再筑三道鹿砦,架起所有重机枪,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绝不让鬼子靠近城门!” 孟烦了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赵伟身上:“赵伟,你的迫击炮营分成两队,一队随孙明去沙窝林设伏,重点打击鬼子的山炮阵地和指挥中枢;另一队留在城内,依托城墙构筑火力点,支援各城门防御。”他停顿片刻,语气变得格外沉重,“我留在指挥部统筹全局,同时组织百姓转移到城内的防空洞和地下室,还要收集所有能利用的物资,门板、水缸、锄头,只要能用来御敌,都要集中起来!” 命令下达的瞬间,黄沙城再次陷入紧张的备战氛围中。百姓们刚从断岩谷大捷的喜悦中回过神,得知鬼子又要来袭,没有一人退缩。老木匠带着一群青壮年百姓,扛着锯子和斧头冲进城外的树林,砍伐粗壮的树干制作鹿砦;妇女们则在城内的空地上,连夜缝制简易的急救包,将草药和干净的布条打包好,送到各个防御阵地;孩子们也提着小篮子,穿梭在街巷里,收集士兵们换下的空弹壳,以便后续重新装填火药。 孙明带着突击部队和赵伟的半个迫击炮营赶到沙窝林时,天刚蒙蒙亮。林子里的沙棘丛带着晨露,尖锐的棘刺上还挂着断岩谷一战中飘来的碎布片。士兵们没有片刻停歇,立即开始挖掘陷阱——他们在沙丘之间挖出宽四米、深三米的深坑,坑底布满了削尖的钢轨和炸碎的装甲车残骸,顶部用干枯的沙棘丛和浮沙伪装,只在陷阱之间留下狭窄的通道,通道下方则埋着触发式连环雷。 “孙班长,你看这样行不行?”一名负责挖掘的士兵指着陷阱边缘,那里被他们用沙子堆成了平缓的斜坡,“鬼子的坦克一旦压上来,肯定会顺着斜坡滑进陷阱里!” 孙明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斜坡的硬度,满意地点点头:“再加一层浮沙,让斜坡看起来更平整,别让鬼子看出破绽。另外,在通道两侧的沙棘丛里埋伏狙击手,专打坦克的观察孔和驾驶员!” 赵伟则带着迫击炮手们,在沙窝林深处的高地上搭建炮位。他们用沙丘和沙棘丛做掩护,将迫击炮架设在隐蔽的洼地中,炮口精准对准黑风口方向的必经之路。“所有炮位之间保持十五米距离,防止被鬼子的山炮一锅端!”赵伟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地形,不断调整炮位的角度,“炮弹都集中保管,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擅自开火!” 与此同时,周强的二营正在西城城墙外忙碌。士兵们和百姓们一起,将粗壮的树干交叉固定,制成三道密密麻麻的鹿砦,鹿砦之间的空隙里塞满了浸油的柴草和炸药包,一旦鬼子靠近,就能点燃柴草阻碍进攻,必要时还能引爆炸药包。城墙上方,士兵们将缴获的重机枪全部架设在垛口后,枪口对准城外的平原,形成交叉火力网。城墙上的沙袋被层层加高,形成了一个个临时的射击掩体,士兵们趴在掩体后,反复擦拭着步枪,眼神里满是决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