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和合-《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3/3)页

    创作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今天窥见“我”心灵的一点隐秘,明天也许又看到“我”一双眸子的闪动,也许有一天又突然看到“我”头上的一丝白发和脚上常穿的鞋子。

    总之,必须让“我”在我心里愈发分明,最终出现“团长这家伙很贼”的现象,只有“我”出现在我的心中,我才能像“我”那样生活。

    关于具体的调节至和合状态的方法,我有一点思路。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从阴阳的角度分析,我应当是属“阴”,“我”应当属于“阳”,也就是说一对具体事物对比时,符合水的特征的属阴,符合火的特征的属阳,我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静止的,而“我”是抽象的、想象的、随时变化的,分别对应了水火的两种特征。

    我的假设是,通过对“阴”和“阳”的调整,最终达到一种和合的状态,举例来说,在《家》排练期间,我致力于加强“我”的存在,消除我自身的影响,但是演出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

    这是一种明显的阳盛阴衰的状态。

    在第二场演出之前,因为繁杂的事务导致我特别疲惫,演出过程中我积极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努力把握每一个细节,增强了我的存在,也就是“阴”的存在,和“我”达成了暂时的妥协,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阴阳运动有统一了共同的目标,形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也就是和合状态。

    其次,关于调节的基本原则。

    创新不是把原来一切旧的事物推倒、毁灭,然后重新建立,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方法派就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但无论什么样的原理,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方法,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仍要服务于现实,服务于观众,而非满足自身的臆测或者只作讨论使用。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所以我认为,创作过程中,现实主义仍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以现实为依据。

    但是作为艺术创作,仅仅现实主义是不够的,但追求现实主义影响艺术创作的的浪漫主义的成分吗?

    从思辨的角度,甚至可以这么进行论断,当现实主义深刻到一定程度,就是浪漫主义。

    当然,“阴阳和合”作为中国先秦诞生的哲学概念,同样被传统的风水学说采用,成为其理论基础,也因此常常被当代误认为“子虚乌有”乃至于“怪力乱神”,难以服众。

    那么换一种更加科学、现代的说法,唯物主义辩证法。

    和合的概念也用另外一种概念替代,矛盾。

    从本质上而言,这种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的“和合”猜想也符合唯物辩证思维,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至于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其中又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具体的训练方法,就需要日后实践过程中进行求证并补充了。

    徐容端起水杯,抿了一口水,他看着刚刚写就的两页,心中难免升起一股错乱之感,一方面总感觉自己在鬼扯,另外一方面,因为有现实实践作为参照,他又感觉鬼扯存在一定的道理。

    不过他心中生出一股感慨,如果这种假设真的成立的话,他提出的这套体系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容易理解、学习的表演体系。

    “和合法”的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但凡生在红旗下的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根植于血脉基因的“和合”、“匀平”思维,接受过教育的当代青年,对于马哲更是都能融会贯通,最不缺的就是唯物辩证思维,相比于体验、方法、表现,他提出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几乎是有手就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