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0章 大致相等-《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在李象刚刚开始对外战争的时候,对于手下这些人的想法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的想法大致相等,都是要跟着李象出去征战天下,为自己及儿孙们争取功劳。
当时也没有这种那样的想法,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好好的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殿下肯定是亏不了我们的,而且在很多人的眼里,敌人就是敌人,除了战场上被我们杀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商谈的,也不会有一些混乱的思想存在。
可是现如今有些事情就不一样了,士兵们和将军们懂得的东西多了,尤其是那些朝中大儒动不动的就以仁义来治天下。其实那些人懂得什么呢,仁义固然是重要的,明面上说出来也非常的好听,可问题是在目前这样的战争状态下,你和人家畅谈仁义,人家朝着你挥刀,你能接受得了吗?
在战胜对方之后才可以大谈特谈,这些理念如果要是没有战胜对方的话,最好还是把自己的嘴巴给闭起来,这对大家来说是有好处的,如果要是你乱说话,影响了战场上某些人的想法,到时候导致整个战争失败,那你这个罪过可大了去了。
所以从打下扶桑来之后李象就给手下的人说了,千万不要把仁义挂在嘴上,我们是讲究这个的,但是你得看在什么地方讲究仁义在大唐帝国的内部,你怎么讲究都不过分,可如果要是到了战场上,任何人都不能够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这代表着我们战斗力的下降。
讲究仁义这件事情大部分都是从高级将领开始的,高级将领受到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而且平时交往的一些人也都是文化水平高的,动不动的就要劝他们不要造孽,尤其是不要造杀孽。
李象之前在长安的时候,跟一些岁数比较大的将领谈话,发现这些人要么信佛,要么信道,但是不管是信佛的还是信道的,最后都有一个特点,那都是感觉自己当年在战场上杀的人多了,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象就感觉到有些着急,虽然那些老将军们都不上战场了,但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依然存在的。
所以李象快速的跟军队当中的一些掌权将军谈话试探一下这些人的变化,如果你也是满口道德的仁义先生,那么你现在就可以离开军队了,不管你原来的时候带领军队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现在你已经不适合在这支军队当中了。如果要是继续让你带领这些人的话,那将来这情况可算是翻到阴沟里了。
李成义这小子还不错,一来他并没有多么回过长安城,虽然因为家里的事情回去了一趟,但是很快就返回来了,所以跟那些人的接触并不多,那些家伙只会口上乱说,真要是上了战场的话,相信他们也就没那样的想法了。
战场上每天都是硝烟四起的战士们所遇到的情况那些文人知道吗?你光想着让我们放别人一马,可问题是有人放我们一马吗?
就拿现在有些情况来说,拜占庭帝国虽然大势已去,但整个国家负隅顽抗的人还不少,各方面的消息都对我们极为有利。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小心如履薄冰一样慢慢的向前,一旦要是稍微不小心的话,跌下去可就是万丈深渊。咱们谁也跑不了。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个。很多在长安的读书人早就认为大唐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管是阿拉伯帝国还是拜占庭帝国。现在都已经是被我们打的站不起来了,事实上他们这么说也没毛病,但是远没有他们说的这么厉害。
李成义也是一直待在前线的,自然清楚拜占庭帝国的情况,别看现在拜占庭帝国在我们面前不断的失败。甚至连他们国家的王爷都跑来效忠了,地方势力更是有一多半和我们进行联合,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人嘴里所说出的那个话,你真的就能够相信吗?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说的话咱们相信一半,同样我们所说的话他们也只相信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都是互相猜忌的,而且你绝不能够把他们当成你的同盟军,一旦要是你有这样的想法,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只是占有局部优势,等待把对方主力打垮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够真的站起来才能够说把他们踩在了我们的脚下,等到占领了整个国家之后再来谈仁义也不晚。
大的行动方针已经定下来了,剩下来的事情也就比较简单了,李成义除了跟各地方首领见面之外,也开始整顿自己的军队,国内的新兵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过来,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大唐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次不可能会因为你求和我就停下来,咱们肯定有一个人要倒下去。
按照李象原来的想法,三年五年的也不着急,咱们慢慢的在这儿打就是了,但是看过了户部的账本之后,李象觉得现在或许是个时机继续打下去,对我们的损耗来说太大了,拜占庭帝国为之重要拿下这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西方的贸易慢慢的回血,没有必要在这里耗着。
当然最主要的也是张九里的策略,各地方势力已经表示了臣服,并且表示在战斗最为紧要的时刻,他们会站出来帮忙,这就代表着我们的胜算已经达到了九十,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继续等下去的话,那你的策略也难免太过于保守了。
虽然对于各地方势力的臣服,我们要保持保留态度,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在目前这个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有过多的选择了,在我们这里已经留下了投名状,他们已经把当地皇上的心腹给通报了。并且约定在指定的日子里杀掉这些人,要么他们动手,要么我们一刀两断,我们用原来的办法慢慢的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