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外庄是佃户居住,内庄是范家人与亲近的奴仆居住,戒备相当森严。 这是当今大家族的标配。 靖康之变后,不仅是整个北方乱成了一锅粥,南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南方经历了金兵肆虐,也同样乱成一锅粥,各种地方武装、灾民、南下的北民、盗贼等等势力先后崛起,各种村庄大户为了自保,只能加高庄墙自卫。 范家作为大地主,更是各大势力的目标,因而要防备有人过来打劫。 因此修建了高大的庄墙,还组建了庄户护卫队予以自卫。 中秋佳节来临,范家也张灯结彩,比外面的老百姓更是繁华了十倍不止。 不过今晚的中秋诗会并不在范家内举办,范家包下了整个望江楼作为今晚诗会的举办地点。 到了晚上,范中奎带着辛稹一起出发抵达望江楼,整个望江楼灯火通明,人声熙攘。 辛稹看了看,大约整个江阴城的有点才华的青年才俊都被请了过来了,虽说今晚还有别的大户在举办诗会,但论影响力,自然还是范家的更大。 而且还听说如今江阴军实际上的一把手辛通判也会过来,自然让人趋之若鹜了。 范中奎作为范家家主,来到望江楼,顿时成了众人的焦点,首先是一群耆老过来打招呼。 一个被众人环绕的老年文士浩浩荡荡过来。 范中奎赶紧迎上去见礼:“赵老先生,今晚您能来,老朽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 被称为赵老先生的老文士拱手回礼笑道:“范家主太客气了,如此盛会,老朽自然是要来的。 而且,范家主给的也太多了,老朽是个俗物,冲着钱也是要来的嘛!” 此话一出,众人大笑起来。 辛稹倒是颇为意外的看了这个有趣的老头,中国读书人历来不好谈钱,这老文士却是毫不忌讳说自己是冲着钱来的,便光凭这份坦荡便令人心生好感。 老文士左右四顾道:“不是说辛通判也会到来么,怎么没见到?” 范中奎苦笑道:“本来是要来的,可惜突然有上官来访,辛通判脱不开身,好在他的独子辛稹代替来了,也不算是落空了。” 赵老先生将目光对准辛稹,口上说道:“这位便是辛通判的独子么?” 范中奎介绍道:“没错,这便是辛通判的公子辛稹了,辛公子,这是江阴赵氏赵仲炎老先生,乃是江阴有名的诗词大家,是老朽请来担任今夜诗会的仲裁的。” 闻听此言,辛稹倒是有些诧异了,江阴赵氏,据说还是宋太祖的后裔,算得上是皇族了。 辛稹赶紧拱手道:“见过赵老先生。” 赵仲炎摆手惋惜道:“辛公子不必这般客气,就是可惜了,令尊在北地时候在诗词上号称辛党。 那党怀英虽然从贼,但在诗词上的造诣的确是厉害的,老夫闻名久矣。 令尊比那金国的党怀英还要出色,老夫真想看看辛幼安的诗词啊,只可惜少有听到,今晚恐怕又要错过了,可惜可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