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说,现在陈家沟的人已经开始种植蔬菜,到时就有便宜蔬菜运到城里卖了,饿不死城里的这些百姓。 就这样,衙门口里的人很快散去。 七月中旬。 宜川的小麦也开始陆续收割。 此时韩昔正在主持安宁村的小麦收割,安宁村,是宜川县内数一数二的大村,村内田地就是陈家村的数倍。 要不是陈家沟是韩昔第一落户的村子,村子里的水源说不得早被安宁村抢了。 韩昔和在陈家村时一样,摇晃一个木桶,从内里摇晃出一木签来。 附近乡里都是十分紧张的看着,因为这木签决定了整个县今年小麦税收的实数。 “徐大发。”韩昔拿起掉出的木签念道。 安宁村的百姓听到这名字都是唉声叹气起来,显然这是一个下下签。 周围十几个里的看后也跟着脸色难看起来。 很快,陈家沟的人笑呵呵的开始帮忙收割小麦。 安宁村的人看了脸色发黑。 徐大发的田有五十亩之多,这些没离开村子的人韩昔就没重新分配田地。 这次只收割二十亩,十亩旱田和十亩水田。 陈家沟的人笑呵呵的专挑长势好的收,几百人同时收二十亩地,很快就完成了。 小麦收上来不能直接过秤,还要打谷。 韩昔弄了一台滚筒手摇式脱粒机器。 陈家沟边收,一旁的机器便一边脱粒,小麦脱落在麻布上,堆积到一小堆后就会过秤。 一个多时辰后。 韩昔拿着过秤的数目看了下,随即念道:“旱地十亩,收小麦五石,水田十亩,收七石。” 念着,念着,韩昔停顿下来,这产业有点低过头了。 周围老农听到这数目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旱灾谁的田收成都不好。 “田赋三成,旱地一亩收一斗五升,折银四钱八分。水田一亩收二斗一升,折银六钱四分。到时你们运小麦去黑风市场,他们会以二十文一斤收购的。”韩昔兴致不大的说道。 整个县一千六百顷地。 有一千二百顷是旱地,四百顷被规划为水田。 一顷旱地能收四十八两,一顷水田能收六十四两。 也就是说,整个县能收上来八万三千二百两。 第(2/3)页